手边没有照片,搭配网图口述一下现在南洋的印度农民工典型工作午餐。
一盘超大的白米饭,300克熟米起步(400克的可能也有,看工头怎么算伙食标准),平摊在一片香蕉叶或者油纸上(大概率油纸)。旁边一个塑料袋装的咖喱汁。印度人那边是没有咖喱/curry概念的,对于东亚说的咖喱汁,人家统称为gravy(肉汁),区别就是汁里是包含鸡肉,羊肉还是鱼肉的成分。我等外人看着颜色是无甚区别的。
此图为最接近南洋印度风一餐里出现的塑料袋装咖喱肉汁。
吃法就是打开咖喱汁塑料袋,倒入一部分肉汁(大概一勺多的分量),然后用手指充分将米饭跟这一勺肉汁混合,形成质地均匀,不干不湿的一团变色有味道的饭,然后分几次手抓送入口中。吃完这团继续重复。南亚的劳工们早已锻炼出汁倒完饭吃净的水平。
如果经济条件还好(工头工资给的到位),吃完这一餐还可以再去咖啡店点一杯大壶煮红茶+了炼奶之后,用两个杯子把混合物相互冲倒,让炼奶形成细腻泡沫的南亚经典饮品:拉茶(teh tarik),中英文的字面意思都来自制备过程中相互倒来倒去的动作。一杯正宗拉茶的甜度可以理解成喝下去之后你的扁桃体感受基本相当于不喝水吃了一份巴斯克重乳酪蛋糕+一块法兰西荣耀之马卡龙的状态。
上图:一份典型的拉茶
水完之后总结下,南亚标准底层饮食就是米饭+肉汁。肉汁的功能就是:口味(玛莎拉-干香料粉和其他植物原始形态加进去的鲜香料,例如咖喱叶,欧芹,茴香籽,胡萝卜等等),盐分,脂肪(肉汁里除了对应品种的肉类边角料和荤油,还会有大量的南洋低保油品棕榈油),蛋白质(非常少,我吃印度餐的肉汁里基本看不到肉眼可以辨识出的肉类。也许有良心的工头会让煮肉汁的肉类边角料还能被吃出来)。
食品做成糊糊基本就是为了就餐时跟米饭搅拌。以上介绍的主要是荤肉汁配米饭,都是底层人吃的。上层高等人种吃的是另一种跟用于各类面食搭配的素食糊糊。我们下回再说。